曠敏本,字魯之,晚自號岣嶁主者,世稱岣嶁先生,南岳區(qū)(原衡山縣)人。他出身于封建時代一個“耕讀世家”的農(nóng)村小康家庭;祖父與父親都中過縣里的秀才。父曠日章,通經(jīng)史.善文章,但科場不得志,畢生以設(shè)館教授生徒為業(yè)。敏本后來追憶他父親的課讀生涯云:“先君子惟刻志讀書,以授徒為業(yè),且課且讀,忘寢廢餐。嘗謂小子兄弟而語日: ‘我昔擔(dān)破箱讀書萬山里,三四十里所無人煙,破庵僧老少才兩人,日夕豺虎猿穴,游處庵左右。每中夜挑燈,誦古今人文章,書聲與狼嗥相應(yīng)答’。”(《醰山記跋》)他父親一生功名不顯.便寄希望于兒輩,把幾個兒子都帶在身邊嚴(yán)格課讀。敏本行二,敩本行三,兩兄弟在嚴(yán)父的言傳身教下,奠定了扎實的國學(xué)基礎(chǔ),養(yǎng)成了勤奮的讀書習(xí)慣,先后進士及第,一門兄弟二人蟬聯(lián)高第,一時傳為佳話。
曠敏本出生于清光緒39年(1700),童時隨父就讀,1 7歲就離家遠游,23歲中秀才。雍正元年(1723),為學(xué)使黎致遠賞識,選拔貢生,翌年(1724)被舉貢進京入國子監(jiān)肄業(yè),候選知縣;旋被考選充任景山內(nèi)廷教習(xí)。剛蒞任即遇父喪,倉皇還鄉(xiāng)。第一次失去了做官的機會。守喪期滿后,于雍正5年(1727)出任各方幕客,先后凡27年。據(jù)《岣嶁公墓志》說:“自丁未(1727)至甲戍(1754),客三楚兩粵制軍幕七年,客豫章?lián)彳姸?,客粵東縣署、粵東西、豫章、楚北學(xué)使署亦有年。所至居停,借以增重。”在這段長期為人作嫁經(jīng)歷中,他并未忘記功名進取,于雍正7年(1732)考中舉人;三年后又考中乾隆丙辰(1736)進士,并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不久,大病,咯血不止,乃離京返家。病愈后,只好又繼續(xù)他的幕客生涯。乾隆19年(1754),湖南巡撫禮聘他出任長沙岳麓書院山長。三年后遭母喪,離職還鄉(xiāng)守喪。此后,便長期住在南岳老家,專心從事讀書著作,曾經(jīng)短期出任過衡陽石鼓書院、南岳集賢書院山長。
敏本博聞強記,博學(xué)多才,平生著述很多,計有《周易啟蒙》、《禹貢發(fā)蒙》、《岣嶁鑒撮》、《岣嶁雜著》、《韻箋》、《聲韻訂偽》、《蒙經(jīng)增注》、《刪余文草》、《刪余詩草》等多種行世。同時代的學(xué)者沈德潛為其詩文集作序曰:“曠岣嶁先生,由真性情、真學(xué)問發(fā)為文章,故以余事成詩,亦能戛戛獨造。間常攜屐裹糧于南北兩戒,探歷幾半。凡遇名山大川、忠臣孝子、奇人高隱遺跡,與夫一切可嘉可諤之事,無不見諸詩。是殆以登臨憑吊之興,觸發(fā)其筆墨歌舞之真者焉。”(見清光緒版《衡山縣志》)。沈德潛評價敏本詩文的造詣是比較公允的。他的許多詠岳山名勝的詩篇,意境獨造,平易流暢,藝術(shù)水平較高,而又頗具真情實感。詩文以外的其他專著,大抵以“為圣賢傳道,為生民立命”為宗旨,尤以啟蒙傳經(jīng)為務(wù)?,F(xiàn)在,長沙岳麓書院講堂,還懸掛了他任山長時撰寫的一首楹聯(lián):
“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陟岳麓峰巔,朗月清風(fēng),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報,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講堂的右壁還嵌刻了他作的類似“院訓(xùn)”的“六有箴”碑,即“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yǎng),瞬有存”的四言箴凡384字。
上述一聯(lián)一箴.反映他繼承湖湘學(xué)派理學(xué)一脈和孔孟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被書院學(xué)生奉
為圭臬,故“楚南人士爭以出其門下為幸。”(《沅湘耆舊集》)至于那些啟蒙著作,大多采
用有韻的語言,以宣揚儒家的禮教和普及文史知識,使學(xué)者瑯瑯上口,通俗易記,寓教化
于詠嘆,也可以想見他對于啟蒙、傳道的良苦用心。他的著作,不但在當(dāng)時流傳廣遠,影
響頗大;他死后,各地還繼續(xù)翻刻他的遺著以廣風(fēng)化。如道光年間,江寧一個書肆重刻了
他的《暗室燈》一書,并作序推崇其內(nèi)容說:“岣嶁太史《暗室燈》一書,覺福善禍淫之說,
較他集為更詳,誠濟世之寶筏,渡人之慈航也。”(引文見《曠氏九修通譜》)現(xiàn)存的清代《沅湘耆舊集》收錄了他的詩10首,《湖南文征》收錄了他的文章16篇。1986年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的《岳麓書院山長考》一書中,為曠敏本作了詳傳,稱敏本“不僅是一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而且還是一名學(xué)有專長的史學(xué)家。”并稱贊他的一些詩篇“如同現(xiàn)代的新詩一樣,用的是白話體。沒有典故的堆砌,沒有矯柔故作之態(tài)……作為古代詩人來說,是很不簡單的,在岳麓書院山長中,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了。”
曠敏本是南岳人,對南岳也是卓有貢獻的。乾隆18年(1753)他與縣令高自位重編了《南岳志》八卷行世(世稱《岣嶁志》)。他親自登山臨水,實地考察了南岳的許多山頭、洞壑,訪問了樵牧、故老,以較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訂正了以前舊志的一些參差和訛誤。他在志的序言中說:“志則務(wù)以紀(jì)勝為首義。山七十二峰,碣七十七字(指禹碑),姚姒之遺蹤,李趙之懿躅,亭臺之邃,卉木之佳,獸禽之奇珍,與夫域中方外可諤之事,期于核實裁偽,不漏不誣。訛則弗承,疑則必缺。”這里提出的一些修志的原則觀點,在今日還是有借鑒作用的。曠敏本于乾隆49(1784)8月病逝于南岳老家,終年85歲。
曠敩本,字遜之,號半崖,清康熙42年(1703)出生于南岳,是敏本的同胞弟。幼年時兄弟同就讀于其父曠日章先生,因家學(xué)淵源和教養(yǎng),都以博學(xué)多才,為時人稱道。敩本于雍正2年( 1724)中秀才,13年(1735)選拔貢生,乾隆元年(1736)中舉人,乾隆2年(1737)進士及第,比其兄遲一年。兄弟二人蟬聯(lián)高第,一時名震京師,比之江南“二陸”(陸機、陸云,晉代文學(xué)家)。但他也和兄長敏本一樣,一生科場得意而仕途坎坷。他進士及第后,本應(yīng)選署縣令,但因他不愿任地方官,疏請別任,于是改授寶慶府教授。蒞任后與上司不合,不久就被罷了官。從此他回到老家,以教授生徒終身。曾先后就任本縣雯峰、集賢兩書院山長、及瀏陽各書院山長。他生平著述較多,但均已失傳。
延伸閱讀:
來源:南岳新聞網(wǎng)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