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歷史悠久,高道眾多,理論宏富,首創(chuàng)宗派,影響深遠(yuǎn),是我國的寶貴的人文資源。道教是第一家傳入南岳的宗教。據(jù)明代《衡岳志》記載,第一個進(jìn)入南岳的道教人士為著名天師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他從天目山云游至衡山,登祝融峰,拜謁青玉壇、光天壇,朝禮祝融君祠。但張道陵在南岳并無傳人,亦未開派。晉武帝時,名道王谷神與皮之曜同居南岳金母殿,煉內(nèi)外丹數(shù)年,胎息還元,被晉武帝封為太徽先生與太素先生,但也無宗派傳承,亦不知所終。而后世在南岳影響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華存,影響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
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山東任城(今微縣)人,生于魏嘉平3年(251),是晉代司徒魏舒之女。華存幼而好道,愛讀老莊,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納氣液,經(jīng)數(shù)年修煉,終成著名女道士。年輕時被強(qiáng)嫁與南陽劉文為妻,生有二子。劉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戰(zhàn)亂,于是攜二子南渡避亂。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撫州冥修齋靜,整理《黃庭經(jīng)》,疏義多部上清真經(jīng)。于晉成帝咸和九年(334)仙逝,世壽八十三歲,被道家尊為上清派第一代宗師。傳說她從江西撫州乘云飛至南岳,化云為石,此石至今仍佇立于集賢峰下黃庭觀旁。魏夫人被后世稱為“南岳夫人”。
上清派是中國道教史上第一個宗派。它形成于東晉時期,以專門修煉和傳播《上清經(jīng)》而得名。它以存神、服氣為基本修行方法。該派經(jīng)法豐博,注重個人精、氣、神修煉,不重符箓、齋醮和外丹,貶斥房中術(shù),易為士大夫和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在江南地區(qū)發(fā)展很快。
《上清經(jīng)》是由《黃庭經(jīng)》衍生出的道經(jīng)系列?!饵S庭經(jīng)》是上清派的基本經(jīng)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課經(jīng)。它用七言韻語寫成,其經(jīng)文言簡意賅,文字古樸,內(nèi)涵豐富,是前代修煉養(yǎng)生經(jīng)驗(yàn)的總結(jié),為后世的內(nèi)修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被譽(yù)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如果說魏夫人到南岳有神奇色彩,那么,來南岳最早的道家“九真”則均屬上清一派,他們是陳興明、施存、尹道全、徐靈期、鄧郁之、陳慧度、張曇要、張如珍、王靈輿,皆為當(dāng)時著名道士,在南岳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雙仲遠(yuǎn),修《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欽慕上清第一代宗師魏華存,于南岳白龍?zhí)杜蟿?chuàng)建黃庭觀,供奉祖師魏夫人,該觀一直延續(xù)至今。
唐代,南岳道教發(fā)展到達(dá)一個高峰時期。開元初(713),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到南岳,住白云庵,后在祝融建息庵,法從甚眾。他也是上清派道士。他是唐玄宗時天師,曾被玄宗延請至皇宮校正《道德經(jīng)》,被呼為“道兄”,備受寵信。因他向玄宗建議,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嶠,亦被封為天師。同時,有四大高士在南岳修道,他們是何虛應(yīng)、鄧中虛、張?zhí)摗⑻锾搼?yīng),被稱為“四虛”。張?zhí)摓槔蠲谥畮煛L锾搼?yīng)受皇家寵信,被封為天師,為道壇法主。田虛應(yīng)的高足劉元靖,唐敬宗時為天師,賜號廣成先生,被任命為崇玄館學(xué)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為南岳道教史上第一位任三品實(shí)職的道士。
由于司馬承禎曾長居天臺山,隱居于玉霄峰修煉,自號“天臺白云子”,而他的弟子一直在南岳、天臺傳承上清派理論,故后世稱之為“南岳天臺派”。
宋元明清南岳道教雖然無唐代興盛,但亦代不乏人。民國時期,南岳道士參加南岳佛道救難協(xié)會,積極抗日。解放后,以王信安為代表的道教界人士,為南岳的道教文化的繼承和弘揚(yáng),作出了積極貢獻(xiàn)。
南岳衡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歷史悠久,高道眾多,理論宏富,首創(chuàng)宗派,影響深遠(yuǎn),是我國的寶貴的人文資源。道教是第一家傳入南岳的宗教。據(jù)明代《衡岳志》記載,第一個進(jìn)入南岳的道教人士為著名天師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他從天目山云游至衡山,登祝融峰,拜謁青玉壇、光天壇,朝禮祝融君祠。但張道陵在南岳并無傳人,亦未開派。晉武帝時,名道王谷神與皮之曜同居南岳金母殿,煉內(nèi)外丹數(shù)年,胎息還元,被晉武帝封為太徽先生與太素先生,但也無宗派傳承,亦不知所終。而后世在南岳影響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華存,影響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
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山東任城(今微縣)人,生于魏嘉平3年(251),是晉代司徒魏舒之女。華存幼而好道,愛讀老莊,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納氣液,經(jīng)數(shù)年修煉,終成著名女道士。年輕時被強(qiáng)嫁與南陽劉文為妻,生有二子。劉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戰(zhàn)亂,于是攜二子南渡避亂。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撫州冥修齋靜,整理《黃庭經(jīng)》,疏義多部上清真經(jīng)。于晉成帝咸和九年(334)仙逝,世壽八十三歲,被道家尊為上清派第一代宗師。傳說她從江西撫州乘云飛至南岳,化云為石,此石至今仍佇立于集賢峰下黃庭觀旁。魏夫人被后世稱為“南岳夫人”。
上清派是中國道教史上第一個宗派。它形成于東晉時期,以專門修煉和傳播《上清經(jīng)》而得名。它以存神、服氣為基本修行方法。該派經(jīng)法豐博,注重個人精、氣、神修煉,不重符箓、齋醮和外丹,貶斥房中術(shù),易為士大夫和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在江南地區(qū)發(fā)展很快。
《上清經(jīng)》是由《黃庭經(jīng)》衍生出的道經(jīng)系列?!饵S庭經(jīng)》是上清派的基本經(jīng)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課經(jīng)。它用七言韻語寫成,其經(jīng)文言簡意賅,文字古樸,內(nèi)涵豐富,是前代修煉養(yǎng)生經(jīng)驗(yàn)的總結(jié),為后世的內(nèi)修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被譽(yù)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如果說魏夫人到南岳有神奇色彩,那么,來南岳最早的道家“九真”則均屬上清一派,他們是陳興明、施存、尹道全、徐靈期、鄧郁之、陳慧度、張曇要、張如珍、王靈輿,皆為當(dāng)時著名道士,在南岳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雙仲遠(yuǎn),修《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欽慕上清第一代宗師魏華存,于南岳白龍?zhí)杜蟿?chuàng)建黃庭觀,供奉祖師魏夫人,該觀一直延續(xù)至今。
唐代,南岳道教發(fā)展到達(dá)一個高峰時期。開元初(713),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到南岳,住白云庵,后在祝融建息庵,法從甚眾。他也是上清派道士。他是唐玄宗時天師,曾被玄宗延請至皇宮校正《道德經(jīng)》,被呼為“道兄”,備受寵信。因他向玄宗建議,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嶠,亦被封為天師。同時,有四大高士在南岳修道,他們是何虛應(yīng)、鄧中虛、張?zhí)?、田虛?yīng),被稱為“四虛”。張?zhí)摓槔蠲谥畮?。田虛?yīng)受皇家寵信,被封為天師,為道壇法主。田虛應(yīng)的高足劉元靖,唐敬宗時為天師,賜號廣成先生,被任命為崇玄館學(xué)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為南岳道教史上第一位任三品實(shí)職的道士。
由于司馬承禎曾長居天臺山,隱居于玉霄峰修煉,自號“天臺白云子”,而他的弟子一直在南岳、天臺傳承上清派理論,故后世稱之為“南岳天臺派”。
宋元明清南岳道教雖然無唐代興盛,但亦代不乏人。民國時期,南岳道士參加南岳佛道救難協(xié)會,積極抗日。解放后,以王信安為代表的道教界人士,為南岳的道教文化的繼承和弘揚(yáng),作出了積極貢獻(xiàn)。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