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畫像
朱熹,字元晦,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世稱紫陽先生。朱熹一生三次當過監(jiān)南岳廟的祠官,紫陽學略中這樣記載:以親老食貧,不能待次,請奉祠監(jiān)潭州南岳廟。三十三歲時,孝宗即位,高宗內(nèi)禪,復差監(jiān)南岳廟。三十六歲時,以時相方主和議,復差監(jiān)岳廟。但這三次都只是遙領食俸,卻并未親臨南岳。
乾道3年(1167)8月,朱熹聽說張拭得南岳名儒胡安國之學,特從福建崇安來潭州(今湖南長沙市)訪問張拭,共同探討《中庸》的義理,談了三晝夜,認識沒有統(tǒng)一。留住兩月后,他與張拭、林用中同游南岳。他們于11月6日自潭州渡湘水。10日過石灘,忽然大雪紛飛。11日抵衡山岳北,宿草庵。12日在草庵休息,雨雪到傍晚未止。這天,湘潭彪居正(胡宏弟子,張拭好友)來會,認為不能登山,但朱張游意堅決,決定次日冒風雪而行。朱熹在庵中吟詩遣興,有句云:“不須疑吾言,第請視明旦。”張拭也唱和道:“決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貫。”夜半雨止,13日拂曉,天色放晴。朱喜又賦詩曰:“急須乘霽雪,何必散銀杯。”后人附會“朱張霽雪”與“韓愈開云”這兩椿巧合的氣候變化為天助,并為紀念此事,在岳北白山書院前建“霽雪樓”。朱張登山這天,彪居正因畏寒辭歸,他們一行三人從岳山后馬跡橋登山,經(jīng)蓮花峰,夜宿方廣寺。14日,游覽了福嚴寺、南臺寺、馬祖庵、大明寺、高臺寺、登祝融峰,夜宿上封寺。15日,胡實、范念德來會,同游仙人橋,再登祝融峰。是夜,風雪交加,16日天未明,即被驚醒;因石磴冰結,不可行走,他們急由前嶺下山,路已滑甚。原擬訪鄴侯書堂,因林深路絕,無法前往。是日步行30里,到達南岳市,夜宿勝業(yè)寺。此行從10日到16日,歷時7天,雖冰封雪凍,但他們游興甚濃,詩情大發(fā),一路上泉場、霜月、殘雪、晚霞盡皆入詩。他們相互唱和,共得詩149首,歸后編成《南岳唱酬集》,張拭寫了序言。清代,詩集被收入《四庫全書》。
據(jù)朱熹所寫《南岳游山后記》一文說,他們一行三人下山后,休息了兩天。19日,和范念德(朱熹弟子)從勝業(yè)寺出發(fā),擬同游水簾洞,因雨阻未成行。接著,趙師孟、胡實等在楓木橋云峰寺設酒宴送行,劇論所疑而別。23日至株洲,朱熹、林用中、范念德取道東歸,張拭則自此西還譚州。這次南岳之游,使朱熹對南岳的泉石之勝、竹樹之奇、雪月煙霞之態(tài),產(chǎn)生了興趣和眷戀的感情。
光宗紹熙4年(1193),朱熹以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作潭州知府。這次,他為培護南岳的風景林木,發(fā)布約束榜。這是南岳歷史上第一張封山育林的政府布告。
朱熹名片: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延伸閱讀:
來源:南岳新聞網(wǎng)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