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方廣寺景區(qū)遠(yuǎn)景
“南岳八絕”之一的方廣寺位于湖南省南岳衡山景區(qū)內(nèi),距湖南省省會長沙約158公里,距湖南省衡陽市區(qū)約72公里,距湖南省衡山縣城約37公里。位于南岳衡山的蓮花峰下,明代為南岳五大佛寺叢林之一。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二年(503),當(dāng)時南岳18高僧之一的,南朝惠海禪師來到南岳這8座青峰圍繞的狹長山谷中,見此地與世隔絕,巖壑幽邃,就在這里結(jié)草為庵。
據(jù)《一統(tǒng)志》載: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誦經(jīng)。忽然有5位身材偉岸的壯士求見。來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黃、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5人請求惠海允許他們聽經(jīng)學(xué)佛?;莺査麄兪呛畏饺耸?,他們回答說是南岳山中的5位龍神,如果允許他們聽經(jīng),他們愿意讓出一塊平地,獻(xiàn)給惠海建造寺院?;莺4饝?yīng)了他們的要求。當(dāng)天晚上,山谷中烏云驟起,霎時雷聲隆隆,大雨滂沱,傳來陣陣“嘩啦啦”的響聲。第二天起來一看,只見山下出現(xiàn)一塊寬敞的平地?;莺5教幓壞季?,在這塊平地上建造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寺名方廣,寓佛法“十方廣布”之意。這就是《南岳志》上記述所謂的“五龍聽經(jīng),平沙南地”的故事。
梁大通6年(534),僧希遁于此建成方廣寺。唐代名“方廣圣壽寺”,宋賜額名“方廣崇壽禪寺”,據(jù)宋《南岳總勝集》載,李白曾游南岳方廣寺,留有詠《方廣寺》詩:“圣寺閑棲睡眼醒,此時何處最幽清。每窗明月天風(fēng)靜,玉磬時聞一二聲。”宋徽宗曾千篇一律御書“天下名山”四字匾額懸于佛殿。南宋乾道間,朱嘉、張栻來游南岳,第一夜宿此。盤桓嘯詠,極力稱贊,方廣名稱因而大著。明代,尹臺建二賢祠于寺側(cè),以紀(jì)念朱、張。明萬歷20年(1592),明神宗敕賜藏經(jīng)648函,寺僧建藏經(jīng)閣藏之。盛時寺僧達(dá)200多人,田產(chǎn)1000多畝。清順治二年(1645)王夫之、管嗣裘等受命重修方廣寺及二賢祠,恢復(fù)舊觀。順治5年(1668)清軍在此襲擊王夫之起義軍,寺廟為戰(zhàn)火所毀。清末曾國藩、曾國荃費(fèi)白銀2萬兩重修。民國年間寺宇年久失修。房舍漸次圮敗,加之交通不便,游人罕至。1988年,南岳區(qū)園林局“方廣寺管理組”進(jìn)駐?,F(xiàn)存的方廣寺,有山門、祖師殿、禪堂及前后廂房30多間,布局嚴(yán)謹(jǐn),宇殿壯麗。寺為三進(jìn),歇山頂建筑,碑文石刻,雕刻精致。寺周多珍稀古木,如伯樂樹、紅豆杉、花櫚木、銀雀香果、銀杏等,均為我國稀有樹種,極為珍貴。寺后石縫中生長的娑羅樹,已有數(shù)百年樹齡,干粗70公分,高達(dá)1303米,世所罕見。寺左黑沙潭位于兩巖之間,諸峰山溪匯成瀑布,寬為3.3米許,高約10米。加上常年云霧縈繞,或彩虹飛架,蔚為壯觀。有“不游方廣,不知南岳之深”之說。寺周圍還有惠海和尚的“補(bǔ)衲臺”、“洗衲池”、明代張博讀書的“嘯名”、譚元春寫的“戀響”等宋、明以來歷代題詠石刻?,F(xiàn)方廣寺寺院修復(fù),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修建了西嶺至方廣寺的水泥公路,游玩十分方便。
{Ky:PAGE}
原始次生林一隅
二賢祠
延伸閱讀:
來源:南岳新聞網(wǎng)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