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觀音筍
南岳特產(chǎn)風味食品。南岳山高多竹,山上寺廟宮觀僧道多食素食,對竹筍菜肴的制作甚為講究,煎、炒、腌、煮,花樣紛呈。產(chǎn)于壽岳衡山懸崖峽谷之中,每逢陽春三月,值觀音壽誕之吉日破土茁長而故名。古代《筍譜》載曰:“衡山之筍小者經(jīng)野火焚燒,當春怒發(fā),煮之曝干餉客為上品。”其味香脆,甜爽口,極富營養(yǎng)價值。具有健胃,活氣,養(yǎng)顏之功能,是南岳的傳統(tǒng)保健養(yǎng)生食品。
最具特色者為油筍,俗傳觀音娘娘生日的(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前后,采摘山間一種鮮嫩肥壯小筍去殼洗凈,稍煮,取出曬干,置茶油浸泡貯存,時愈久,質愈佳,味愈香。成品呈條狀,形成鳳尾,色澤淡黃油亮,肉質細嫩,松脆爽口,富有奇香。食時取出,略加鹽椒,味美無比。也有鹽水煮過,幾曬幾蒸,入壇收貯之鹽水小筍,亦別有風味。還有稱“滿缸筍子”者,于竹筍破土時,用缸罩住,壓石頭,待其它竹筍新葉長出時,即筍長滿缸,色白嫩甜,可作筍片炒食。又可將筍煮熟,搗成筍泥,摻人配料,制成筍餅、筍塊,均各有風味。
來源:南岳新聞網(wǎng)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