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攻堅”意味著什么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邵景均 編輯:彭俊 2012-05-17 08:52:08
—分享—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越來越多地用“攻堅”這個詞來談論改革,中央也正式作出了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重要判斷。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攻堅”意味著什么?為什么中央一再用“攻堅”來說明現(xiàn)階段改革的特點?正確理解“攻堅”一詞的含義,深刻把握“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要求,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精神,為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實現(xiàn)“十二五”時期的目標任務、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礎。

  “攻堅”最早是軍事術語,意指對堅固設防之敵進行強攻。后來,人們把它引入其他領域,意指對重大困難的克服。所謂“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就表層含義來說,是指在這一階段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改的;或者說以往改得不夠、不好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完善??傊钦f改革更難了,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其實,就深層含義來說,“攻堅”的內(nèi)容還要豐富得多。

  “攻堅”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形勢下的必然選擇。“攻堅”是很難的事情,但古往今來,不論行軍打仗還是社會發(fā)展,總是少不了要“攻堅”。這是因為,在特定的形勢下,不“攻堅”就意味著失敗或者死亡,唯有“攻堅”才能闖出生路、走向勝利。在我國革命的歷史上,“攻堅”的典型戰(zhàn)例就很多,比如紅軍攻占天險臘子口。1935年9月16日,長征北上的紅軍陜甘支隊來到甘肅迭部縣的臘子口。這里兩側(cè)懸崖絕壁,中間河水湍急,河上的小橋是通過此地的必經(jīng)之路。國民黨以三個團的兵力駐扎于此,企圖阻止紅軍北上。紅軍第二師第四團先以一個連從正面強攻未果。在這種情勢下,紅軍是撤退還是“攻堅”?無疑,選擇撤退,暫時不會再有戰(zhàn)士犧牲,但全軍就可能在敵軍的圍追堵截中遭受滅頂之災。只有選擇“攻堅”,不惜犧牲拿下臘子口,紅軍才能打開北上通道,勝利到達陜北。顯然,這時“攻堅”就是生存下去并走向勝利的必然選擇。如今的改革也是這樣:已經(jīng)進入“深水區(qū)”,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凸顯,難度不斷加大。在這種形勢下,選擇回避或者放棄固然可以求得一時的輕松,但必然喪失進一步發(fā)展的機遇,甚至導致更大更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只有選擇“攻堅”,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開創(chuàng)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的新局面。

  “攻堅”是一個階段性與持續(xù)性有機統(tǒng)一的實踐過程。“攻堅”作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與社會發(fā)展的進程緊密相連,隨時可能發(fā)生,永遠不會完結(jié)。也就是說,“攻堅”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xù)性。在紅軍長征中,不僅有攻占臘子口這樣的“攻堅”,此前還經(jīng)歷了湘江戰(zhàn)役、爬雪山過草地那樣的“攻堅”。當然,“攻堅”也有時間長短、難度大小之分,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我們當前所進行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原有的“攻堅”任務完成了,新的“攻堅”任務又擺在面前。在這個時候進行“攻堅”,必須樹立全局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明確改革優(yōu)先順序和重點任務,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xié)調(diào)性。我國古代文獻《管子》強調(diào):“凡用兵者,攻堅則韌”。這提醒我們,進行改革“攻堅”,既應當只爭朝夕、奮力推進,又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進,而必須保持韌勁和耐力,做到持之以恒、一以貫之。

  上一篇:我們?yōu)楹我獦?gòu)建“核心價值體系”?

       下一篇:“世界城市”離我們還遠嗎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邵景均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