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進入南岳的第一站,是西部的蓮花峰。南朝梁天監(jiān)(502-519)年間,高僧惠海來岳,在蓮花峰下創(chuàng)建了方廣寺。這是南岳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佛寺。從此,佛教在南岳薪火傳承,大放異彩。
惠海為什么弘法于蓮花峰下,而不是南岳別的地方?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從宗教派別進入南岳的時間和影響力來看,道教在先,占據(jù)主導地位,佛教在后,以低調(diào)起步。據(jù)清代李元度《南岳志》引舊岳志:東漢初,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曾從浙江天目山來南岳,游青玉壇(即會仙橋)、光天壇(今上封寺),禮拜祝融君祠。這樣算來,道教進入南岳比佛教早了400年左右。兩晉南北朝期間,南岳道教進入興盛期,先后出現(xiàn)了陳興明等九位“得道飛升”的“真人”?;莺淼侥显赖臅r候,前山一帶道觀香火旺盛,不可與之爭雄。在較為偏遠的后山選擇落腳點,是明智的決策。
從山川形勝來看,蓮花峰風光獨絕,是修行弘法佳處。蓮花峰群峰簇立,堆根疊瓣,如一朵盛開在天地之間的巨型蓮花。這里的景色以“深”著稱:從馬跡橋沿小路進山,越溪澗,過嶺坳,跨石崖,山重水復,小路如腸;從東面的大坳、東北的觀音峰、西北的天臺峰下山,重巒疊嶂,層層迭迭,深不見底。山深林密,濃陰蔽日。奇花瑤草,四時郁香。煙云漂渺,流泉嗚咽。珍禽異獸,出沒其間。王船山在《蓮峰志》中說,南岳有蓮花峰,就像中國有四川,“觀于蜀者淺天下”。他還說,從湘江中望南岳,九向九背,白石峰、岣嶁峰、祝融峰、天柱峰不時可見,卻看不到蓮花峰。這朵“南岳之花”,是被藏匿起來的精英,是山峰中的隱者。蓮花峰的“花心”,地勢空曠,流泉環(huán)繞,“人靜道生”,的確為建寺的不二選擇。
惠海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跡均不詳,在南岳亦未開創(chuàng)宗派,故而在他身上附著了幾分傳奇而神秘的色彩。
南宋陳田夫所著《南岳總勝集》記錄了關于惠海的一則傳說:梁天監(jiān)中,希遁和尚在天臺山遇到惠海,早晚隨侍左右,不敢懈怠。離開的時候,希遁向惠海請求教誨?;莺Uf:我們在南岳方廣寺見面吧。希遁來到南岳,到處打聽,山中并無方廣寺。繼續(xù)巡訪,終于在七十二峰之間找到一處僧人修行的房舍,惠海走出門來,說:怎么來得這么晚啊,這里是五百羅漢的道場,你可在西北山頂上居住。于是,希遁在山上搭了個草庵,并于大通六年(534)在庵址建方廣寺。
李元度《南岳志》采用的版本有些不同,但可互為補充:惠海是方廣寺的開山祖師,著有《大云和尚法要》一卷?;莺3鮼泶说?,在山上講經(jīng)說法時,有五個白衣長者列坐同聽。問他們的姓名,說是本山的龍神,愿提供建寺的地基。一天晚上,雷電大作,風狂雨驟,山下推沙成坪,作了惠海的道場。
惠海創(chuàng)寺,功莫大焉。除了上述兩則口頭流傳,然后記之于書的傳說,至今方廣寺右前方澗水旁,尚有一塊大石頭,臨水一面刻有“洗衲”二字,傳說惠海曾在此洗漱僧衣。據(jù)王夫之《蓮峰志》載,原來的洗衲石并不是這個樣子,“石平向,泉水逸其上,薄流清駛,如可洗濯,即惠海尊者洗濯處也”。可惜那方平滑的石頭早已不存。人事代謝,只有石頭見證了當年的情景,聊以寄托后人對這位佛界尊者的懷念。
方廣寺建寺1500多年以來,屢經(jīng)興廢,時隱時顯,法脈不絕。宋元豐年間(1078—1085),寺為山洪沖毀,后重建,稱“十方方廣禪林”。宋徽宗曾御書“天下名山”匾額懸于佛殿。南宋乾道三年(1167),大儒朱熹、張栻游岳,第一夜宿于方廣寺,再從這里登祝融峰。朱、張在詩文中極力推崇方廣,這座六朝古剎因而名聲大著。明朝嘉靖二年(1523),寺宇傾圮,潔空和尚重修。萬歷二十年,明神宗敕賜藏經(jīng)648函,寺中建藏經(jīng)閣珍藏。萬歷四十七年,寺毀于火,少庵和尚重建。明崇禎元年,寺又毀于火,王夫之、管嗣裘等受湖南巡撫堵胤錫委命,重修方廣寺和二賢祠。清末,曾國藩兄弟捐資重修。
在惠海開山創(chuàng)寺之后60多年的陳光大年間,這里又來了一位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巨大的高僧,這就是后來成為天臺宗實際創(chuàng)始人的智顗。光大二年(568),慧思率弟子40余人由光州(今河南光山縣)大蘇山來南岳,智顗同來,隨侍年余后前往金陵(今南京市)。其后智顗多次返回南岳,憑吊慧思遺蹤,與同門相聚講法。在方廣寺右后方的天臺峰上,原有天臺寺,寺左有拜經(jīng)臺,是智顗在此拜請《楞嚴經(jīng)》的遺跡。
方廣寺附近,還有許多與佛教有關的遺跡。寺左后的潛圣峰,是因為希遁和惠海的故事而得名。李元度《南岳志》:“高僧希遁游南岳,尋方廣寺訪惠海尊者不遇,至此,勿忽見一精舍,號方廣,尊者止宿焉。既出,反顧人宅俱無,故峰以潛圣名。”方廣寺后的妙高峰,峰中有一塊小坪地,傳為惠海誦經(jīng)、五龍聽經(jīng)之處。天臺峰南面石壁上,有“天幕蓮城”、“彌勒尊佛”、“妙高峰”、“車轍亭”等石刻。其中“車轍亭”三字,也是來源于佛教傳說。據(jù)稱曾經(jīng)有八百羅漢運糧經(jīng)過此地,歇息用餐,留下車輪的印跡。潛圣峰東面的觀音峰上,有羅漢臺,也是八百羅漢歇腳的地方,與車轍亭的傳說形成一個鏈條。
方廣寺的進駐,帶動了一方佛教的發(fā)展。蓮花峰一帶,一千多年以來都是佛教的一統(tǒng)天下。規(guī)模較大的佛寺,除了建于陳大建中的天臺寺,還有十方紫蓋寺和龍?zhí)端?。十方紫蓋寺位于方廣寺東面深處的獅子山旁,原名華盛庵,因旁有石澗潭,俗稱石澗潭寺,建于明嘉靖年間,已有近500年歷史。龍?zhí)端略谔炫_西峰之下,黑沙潭右側臺地上,因老百姓經(jīng)常到寺內(nèi)拜祭菩薩,故取地名為拜殿。龍?zhí)端逻z址現(xiàn)為拜殿鄉(xiāng)政府所在地。
蓮花峰一帶的小茅庵更多,雖然絕大多數(shù)已不存,但當?shù)仄甙耸畾q的老人仍然屈指能數(shù)。從馬跡橋入口算起,有石臺庵、石龍庵、白蓮庵、水月庵、續(xù)夢庵、鐵牛庵、尋牛庵、清水庵、授化庵、觀音庵、銀珠庵、石泉庵等,還有叫不出名字的,以庵子坪、老庵子坪等代之??梢韵胂?,當年蓮花峰地區(qū)寺觀庵堂星羅棋布,香火鼎盛。所有這些,都可以看作惠海尊者的流風遺韻。
惠海來到蓮花峰,地因人而靈,人因地而杰。佛教來到南岳,山因教而添色,教因山而盛傳。這是一段神奇的因緣,天人合一的佳作。
延伸閱讀:
來源:佛緣網(wǎng)站
作者:譚民政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