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茶文化】南岳佛教茶事(六)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2012-12-26 19:52:53
—分享—

方廣寺的禪茶意境

  南岳方廣寺是惠海尊者南來于梁天監(jiān)二年建立的佛教禪寺,周邊的蓮花峰滿山皆茶。王夫之《蓮峰志》描述,“沿山皆茶,冬雪初霽,吐白花滿川谷,彌望新粲,異香拂人。寒蝶凍余迎距,宛轉(zhuǎn)如春日。”冬雪初霽,茶花盛開,儼然一道亮麗風景。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茶葉資源,千百年來一直傳承發(fā)揚的叢林禪茶制度,使方廣寺經(jīng)常保持濃郁的茶禪一味的習佛悟道氛圍。

  明湖廣巡撫顧璘于嘉靖丁酉(1573年)11月奉旨祭南岳,時值寒冬,他仍然敲冰破凍,穿巖踏石,登祝融,入方廣,賦詩數(shù)章。其《游方廣寺》詩云

  寒溪千里帶殘輝,古木陰陰一徑微。

  僧飯汲泉和雪煮,客堂明燭見云飛。

  田開白石分千疊,山擁青屏匝四維。

  行盡衡岳多佛宇,無如此處好歸依。

  詩中寫方廣寺煮茶飯客,顧璘親眼見寺廟汲泉煮飯、雪水烹茶。對僧寺的佛境很愛感動,因此感嘆“無如此處好歸依”。

  清康熙張南麓游方廣寺,也見過僧寺安排僧侶路口施茶,其《方廣道中》詩云:

  半藉肩輿半杖藜,曉風吹霧岳初霽。

  雙飛小雉矜新羽,轉(zhuǎn)向新林故故啼。

  萬疊青光眼底生,平原十里又山行。

  須彌寺口茶亭僻,不似游人雜沓聲。

  方廣寺之深,為南岳衡山風景中的四絕之一。相傳惠海尊者建立方廣寺后,常在溪流邊洗衣,一泓溪水,中間有一石,稱洗納臺,廣東文人張博曾在方廣寺讀書,他將洗納臺改名嘯臺。后來明代文學家譚元春游方廣寺,又改稱戀響臺。嘯臺的名稱被王夫之寫進蓮峰志。方廣寺風景秀麗,還有許多著名人文景觀,如二賢詞,續(xù)夢庵等,這里既可游覽,又是佛教重要叢林。明朝還有一位郭都賢的詩《洗衲池》,寫方廣寺的禪茶環(huán)境十分生動:

  萬壑千峰翠靄遮,上方旁擁碧蓮花。

  塵夫不解無生活,洗納池邊自喝茶。

  從字面上看,《洗衲池》寫萬壑千峰之中翠靄迷蒙,山山水水之間,一個千年洗衲池邊,美景宜人,衲僧在無憂無慮地喝茶。但仔細推敲,衲僧喝茶已不是一般喝法。“塵夫不解無生活”,語中包含禪機,將前面“上方旁擁碧蓮花”聯(lián)系起來理解,就知道佛在心中,茶中有禪。方廣寺禪茶意境,不僅能啟迪參禪的寺僧,就是凡夫俗子,也會受到這個環(huán)境的啟迪。郭都賢是體會到了這種茶禪意境的。

  這位寫《洗衲池》的郭都賢,字天門,號些庵,湖南益陽人,明代天啟壬戊進士,做過江西巡撫、兵部侍郎,明代抗清名將史可法的老師。在《洗衲池》一詩中郭都賢體會到方廣寺的茶禪意境,而在《游方廣》一詩中,郭都賢不僅體會了方廣寺的茶禪意境,而且自己從向往而投入到這種茶禪意境中去。郭都賢的《游方廣》詩云:

  見所見而去,問予何太忙。度云聞石語,吸露帶甌香。

  衲洗靈泉水,灰飛古道場。蓮花從火現(xiàn),佛法會重光。

  “見所見而去”緣于晉代嵇康一個典故。嵇康為魏晉阮籍、向秀、王戎、呂安等竹林七賢之一,是晉代頗有影響的琴藝家和哲學家,當朝權(quán)貴鐘繇的兒子鐘會想附庸風雅,有意去拜會嵇康,嵇康正在林間與向秀一起鍛鐵,對鐘會很冷淡,只問了鐘會:“何所見而來,何所聞而去。”鐘會答曰:“見所見而來,聞所聞而去。”見嵇康不太理會,鐘會自討沒趣,就匆匆地離開了。嵇康得罪了鐘會,后來因呂安不孝罪案牽連遭殺身之禍。郭都賢游方廣寺,身處佛門靜地,在佛寺的那一碗茶中,他體驗了濃郁的禪意,從惠海尊者洗衲,到時下的社會動蕩江山變化,勾起他種種的想法,而最讓他不能忘懷的,還是自己何去何從,隨著明王朝的滅亡,郭都賢必須考慮自己將來的歸宿問題。明王朝已經(jīng)滅亡,他這個做過明朝江西巡撫、兵部侍郎的郭都賢,該怎么辦呢?面對甌中的茶香,充滿禪意的方廣寺,讓他有了新的想法,將人生的寂滅和佛的涅槃聯(lián)系起來。嵇康的死,猶如灰飛煙滅,而佛卻在灰飛煙滅中涅槃。“何所見而來,何所見而去”,郭都賢既是問嵇康之事,又是自問,“蓮花從火現(xiàn),佛法會重光”,這是問過之后,又自我回答。郭都賢在方廣寺的茶禪意境中領(lǐng)悟了佛法的無窮魅力,領(lǐng)悟了塵夫不解的無生活,佛的涅槃,就是更好地新生。果然,郭都賢后來選擇了出家做和尚。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