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省內(nèi)旅游】長湘高速通車 湖湘文化走廊上的兩型之路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作者:呂高安 江春一 張鵬 楊曉婷 編輯:彭俊 2013-05-06 08:38:29
—分享—

  長湘高速為京珠復線長沙至湘潭高速公路簡稱,項目主線全長74.902公里,其中長沙市境內(nèi)61.621公里,湘潭市境內(nèi)13.281公里,概算總投資約76.99億元。長湘高速公路起于望城縣的茶亭,北接岳陽至長沙高速公路,終于湘潭塔嶺,與潭衡西線高速公路對接。

  長湘高速是湖南第一條兩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12月23日建成通車。

  絢爛的初秋,陽光如此暖和,使你不敢相信長沙炎熱的夏季剛剛過去。

  一條已經(jīng)成形的寬廣而又壯觀的高速公路就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給人以向往和憧憬!

  高速路上裝載各種貨物的施工車,忙碌地穿梭著,一些鋪路機正在緊張地鋪設路面,施工的工人們有的在掃尾清理路基,有的在隨工程車而行,平展路面……

  田野、樹木、花草依然顯現(xiàn)的是濃綠的色調(diào),些許的金黃點綴在初秋的色彩之中。天上明凈云碧,鳥的歌聲和萬千昆蟲的嘰鳴,加之鄉(xiāng)村的寧靜組成一幅和煦秋日圖。

  長湘高速建設公司總經(jīng)理鐘放平介紹說,長湘高速作為交通運輸部兩型科技示范工程,自2009年6月開工以來,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的奇跡,在探索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高速公路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實踐。

  珍珠與瑪瑙

  如果說隧道是長湘高速的一串串光彩奪目的珍珠,哪么互通就是長湘高速色彩豐富、絢麗多姿的瑪瑙。

  汽車沿長湘高速公路行進,來到長沙市岳麓區(qū)蓮花鎮(zhèn)一帶,地形由平原微丘逐漸轉(zhuǎn)向山嶺重丘。只見連綿起伏的峰巒搖曳在淡藍色的迷霧中,陣陣清風溫柔地拭擦著松濤,濃濃的的花香、草香和泥土香,令人心神氣爽,悠然欲醉。尚有幾絲云隙間的斜陽映照著鄧家灣隧道,彷佛就是兩處天然溶洞,有一種讓人進洞解開迷團的沖動。

  面對巍峨的群山,秀麗的風景,長湘高速把保護環(huán)境做為第一要務。要知道,長湘高速是湖南第一條雙向六車道的高速公路,這也就意味著長湘高速公路的隧道比一般高速公路的隧道要寬出1/3左右,不僅造價高出許多,建設難度也比普通的隧道要高出許多倍。困難面前,長湘高速的建設者依然決定,要留青山駐人間,滿目綠色在長湘。

  我們置身于山林翠竹,倘佯于花木蟲草中,工程師高總對我們說,在這層層疊疊的五公里山丘之中,我們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開堂破肚,劈山而過,而是注重環(huán)保理念小心翼翼地挖建隧道,五公里長的距離,先后建起了鄧家灣、龍洞、李家沖、毛栗沖、獅子壟等五條隧道,說明當時的決策是對的。選擇隧道施工的原因很簡單——對環(huán)境最小的破壞,就是對環(huán)境最大的保護。

  長湘高速公路建設,外處以人為本,特別是在它的互通和相適應的景觀設計方面,更彰顯出人性化的個性特征。汽車從銅官互通開始,穿越湘江特大橋,西行約15公里,便到了望城互通,這一段是長湘高速景觀設計的“湘江古韻”段;然后折向西南,進入“田園竹笙”景觀區(qū),這里依次有烏山互通、簡家坳互通和白箬鋪互通,平均距離不到6公里;繼續(xù)南下,進入到“生態(tài)涵養(yǎng)”的景觀區(qū)段,這里有蓮花、南谷、塔嶺等3處互通,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就在6公里左右。不到80公里的長度,就設有8個互通,平均不到10公里便有一處互通,這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是比較少見的。這恰恰印證了長湘高速公路作為湖南省會交通的大動脈和樞紐所起到的無比重要的作用?;ネ?,是鑲嵌在高速公路上的明珠,歷來都是高速公路的點睛之處。長湘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將每一處互通都賦予湖湘文化的色彩,并以此作為切入點,用“生態(tài)、環(huán)保、自然、和諧”的理念和“經(jīng)典、平樸、人文”的主題,將長湘高速公路打造成為一流的“湖湘文化圣地,景觀生態(tài)長廊”。

  長湘高速跨長沙,走湘潭,沿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設者們緊扣偉人故里這一主線,以毛澤東詩詞為創(chuàng)作選題,精心策劃、建設每一處互通的人文景觀,推出的“帝子乘風”、“芙蓉國里”、“層林盡染”、“戰(zhàn)地黃花”、“彩練當空”讓人目不遐接,醉入三湘四水之中。在銅官互通,人們可以領略到湖南“遍地英雄”的豪情。湖南人杰地靈,英才輩出,“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在這里,人們可以體會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放期許,也可見到先哲達人“敢為人先”,愛國憂民,曠世偉業(yè)的豐功偉績;到了簡家坳互通,你又可以感受到“層林盡染”,風景如畫,秋意迸發(fā)的夢境;而在塔嶺互通,則讓人欣賞“桃花源里”的詩情畫意。每一處互通,你可感受到不同的意境,或借山或造水,情景交融,人文與自然相接,組合成“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看后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翩的浮想,意外的驚喜。

  一道飛虹

  湘江,風光迤邐載著潺潺碧流,自南向北波光粼粼,在望城銅官鎮(zhèn)環(huán)抱秀美蜿蜒而過。

  一道飛虹,跨越湘江,橫臥沙洲,雄偉壯觀,這就是長湘高速公路湘江特大橋。

  湘江特大橋是長湘高速公路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它東起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太豐村,西止于烏山鎮(zhèn)楓樹村,全長8.3公里,橋面寬度38米,雙向六車道,為湖南高速公路在建的最長橋梁。

  湘江特大橋永遠記載著這些大事,2009年7月大橋正式奠基,2010年4月,大橋主橋墩封底,2010年10月,其位于江中的五個主墩在國慶期間全部浮出水面, 2012年2月19日大橋?qū)崿F(xiàn)順利合龍。

  “湘江特大橋有數(shù)不完的創(chuàng)新,是長湘高速兩型示范工程的典范。”陪同我們的長湘高速工程師宋總對我們說。

  湘江特大橋在施工中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破解了工程建設中的諸多難題。

  針對湘江特大橋樁基數(shù)量多,施工任務重,地質(zhì)條件差。大橋樁基礎引進采用旋挖鉆機施工,改變了沖擊鉆等傳統(tǒng)鉆機效率較低、質(zhì)量控制難度大的缺點,實現(xiàn)了成孔速度快、質(zhì)量高,投入設備少的“三位一體”式的共贏局面。

  只有嘗試,才有收獲!湘江特大橋在全省所有在建高速公路項目中率先采用了大型海上設備砼拌合船,進行橋梁灌樁施工,實現(xiàn)了混凝土不間斷澆筑,提高生產(chǎn)效率,加快了水中灌注樁施工進度,讓有限的工期發(fā)揮了最大的效益。而預應力智能張拉儀這一新技術的應用則改變了傳統(tǒng)橋梁預應力人工張拉方法的不精確性,真正實現(xiàn)了張拉全過程的“實時跟蹤、過程控制、及時補救”,減少了人為誤差,提高了質(zhì)量管理水平。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湘江特大橋湘江主橋施工引進橋梁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施工現(xiàn)場的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動態(tài)管理,有效保證了橋梁施工的高水平、高質(zhì)量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項目經(jīng)理宋超可以說對大橋情有獨鐘,講起大橋來如數(shù)家珍。湘江特大橋施工時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因地制宜,改進優(yōu)化現(xiàn)有施工工藝,采用了多臺連續(xù)千斤頂下放鋼套箱、長線臺模法加工鋼筋籠、液壓掛籃等新工藝,在確保工程質(zhì)量的同時,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并大膽使用聚丙烯纖維材料、新型預應力管道壓漿劑等新材料,有效節(jié)約了資源,促進了環(huán)境保護。長湘高速湘江特大橋路線走向跨越湘江、溈水河,兩側(cè)河漫灘內(nèi)地形平坦,水田密布,溝渠縱橫,分布有眾多水塘。在施工過程中,為節(jié)約農(nóng)耕地,將梁場、鋼筋場等設在紅線范圍內(nèi),確保除主線外不占任何農(nóng)耕地;為有效保護耕地,湘江特大橋所跨越的湘江、溈水河及望城大眾垸區(qū)域內(nèi)農(nóng)田區(qū)域,全部采用橋梁通過。

  我們在橋上一邊漫步,一邊愉快地交談,正巧碰上了洪家洲的兩位村民,見到宋超,他們老遠就說,多謝了你們,幫我們解決了過江的難題。長湘高速公路經(jīng)過湘江中的洪家洲社區(qū),上百戶村民過去出行只能靠漁船往返湘江兩岸,生活極其不便。湘江特大橋在勘察設計時結(jié)合這一實際情況,在洪家洲和湘江長沙岸設置修建了兩條人行樓梯,將洪家洲與兩岸連接起來,為村民出行帶來了便利??紤]到湘江主航道船只通航的方便,湘江特大橋還采用了195米的主跨。

  見江面上一大圈一大圈的白色的弧形圍檔,我們很是好奇!宋超指著江面上的白色的弧形圍檔對我們說,為減少對湘江母親河的污染,在施工區(qū)域內(nèi)特意建立的阻污帶、沉淀池和排污池。建設大橋,只有船和機械設備涉及到油,溢出水中微乎其微,可見建設者們的用心。

  夢幻籬笆

  常言道,多栽花,少栽刺,可長湘高速偏偏在有些路段的邊上種上了帶刺的馬甲子和火棘??吹铰放员粓@林工剪切得高矮一致、綠黃的灌木叢,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平時高速公路兩旁鐵絲網(wǎng)的荒涼和陌生蕩然無存。

  同行的長湘高速建設公司副經(jīng)理高伏良對我們說,長湘高速用生物隔離柵取代鐵絲網(wǎng),建成綠色“籬笆”,單邊長度達到七十八公里。成本低、防護效果和環(huán)保效果是鐵柵欄無法可比的。

  在長湘高速,給人一種“路從土地里長出來” 感覺,沿途見不到黃土和巖石的裸露,眼見的是一條風光旖旎的綠色大長廊。

  水溝展開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美麗得象幻夢的草地,碧綠如茵,鮮活生動,一大片一大片,濃密幽柔,彷佛是路邊的兩條綠色彩帶,飄向天際;生態(tài)屏障儼然是一幅巨大的絢麗的靈動的水彩畫,茂密的綠葉叢中開滿著各種不知名的花,紅的艷麗,白的素潔,紫的爛漫,放眼望去,蔚為壯觀。

  建設者們以藝術家的手筆,以綠色為墨,揮灑豪情,在長湘高速繪出一幅幅瑰麗多姿、風光無限的畫卷,讓綠色蕩漾在滾滾車流之中。

  我們驚奇于建設者的智慧和氣魄,是他們讓高速滿目綠翠,是他們讓沿途的生態(tài)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長湘高速副總監(jiān)歐碧峰對我們說,長湘高速為了打造兩型科技示范工程,光實施的課題就有17個,其中資源節(jié)約方面有8個,環(huán)境友好方面達到9個之多。

  借力兩型科技示范工程,長湘高速將低碳、綠色、節(jié)能等科技元素注入到工程建設中。為了切實保護周邊自然環(huán)境,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效益,長湘高速首創(chuàng)了獨立簽訂環(huán)保合同,在開工之初便與各承包人簽訂,并提取施工合同金額的0.5%作為環(huán)保專項經(jīng)費。全線各施工單位成立了環(huán)境保護領導小組,堅持“工程和環(huán)保并重,環(huán)保適度超前”、“先防護后施工、邊施工邊防護”和“不破壞就是對自然環(huán)境最大保護”等建設理念,并貫徹落實到設計、施工、綠化等階段,在工程建設中大力推行文明安全施工。

  在工程施工清表階段,長湘高速注重保護當?shù)卦鷳B(tài),集中儲備了大量種植土,建立了苗木移植基地,為綠化施工節(jié)約了大量成本。同時,大力實施環(huán)保綠線計劃,全線施工活動嚴格限制在用地范圍內(nèi),各標段設置了兩處以上的清淤、表土收集儲存堆放區(qū),用于施工之后的取土還田和綠化工作。全線5座隧道均采用“零仰坡”進洞,使隧道洞口減少土石方開挖,保護天然植被約近萬平方米,避免了因水土流失對林地造成的污染。

  運用公路建設水環(huán)境保護技術,長湘高速建設了路面徑流控制示范性工程,每年處理路面徑流約40萬噸,低碳環(huán)保減排,有效降低了公路對沿線水體的影響。通過運用潮濕地區(qū)重載條件下不適宜填料路基修筑技術,解決了長湘高速公路存在的弱膨脹性粘土、強風化板巖等不良地質(zhì)問題,提高了不適宜填料的利用率。

  好一條長湘高速,當你驅(qū)車行駛于長湘高速公路時,一定會感受到它的新奇和壯美!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作者:呂高安 江春一 張鵬 楊曉婷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