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縣境內(nèi).又名峋峻山,為先秦的“四岳之一。據(jù)《周禮·職方志》:衡山的位置正好相當于天上二十八宿的輪星之翼.像秤一樣可以衡量天地之輕重,即所謂“拴德鈞物”.故名“衡山”(《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1980年)。從隋文帝始,取代天柱山而成為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山脈縱貫湖南的西境,南起衡陽回雁峰.北至長沙的岳麓峰,綿延四百余公里,共有七十二座山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Fol五峰最為著名.即衡山風景區(qū)之所在。據(jù)明代《衡山縣志》的記載:祝融峰為炎帝時諸侯祝融君游息之所,_匕有雷池、風穴,天將陰雨則陰風怒號發(fā)自穴底。天柱峰形如雙柱,義稱雙柱峰;芙蓉峰有飛泉瀑布下灌田畝,昔赤精子授經(jīng)于此。石凜峰有二石其形圓,有石室在幽谷之中。紫蓋峰非晴界不可見,有飛泉如幅帛,分映青林直注山下。
湘江盤曲于衡山腳下,山水依偎相得益彰。衡山在五岳之中是最低的一座,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但由于其聳峙于湘江大平原之上.仿佛通天拔地,因而顯得相對高度很大。衡山山脈的宏觀勢態(tài)是南部陡峭而北部較平緩,靈動起伏,氣勢磅礴。清人魏源《衡山吟》:’.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山如臥,唯有南岳獨如飛。未雀展翅垂云大,四旁各展百十里.環(huán)侍主峰如輔佐。”形象地把南岳衡山比作展翅欲飛的大鳥.鳥的頭是昂首天外的祝融峰,其南面的芙蓉等十六峰緊相依傍很像鳥的巨大軀體,北面的紫蓋峰至岳麓山的二十二峰則仿佛大鳥張開的彩翼。山中多雨,常有云霧繚繞,從湘江之濱遠遠望去.的確像云霧中的一只大鳥凌空飛翔。其雄偉的姿態(tài)、恢宏的氣派,無愧為名山南岳之稱。
衡山不僅具有宏觀的雄健態(tài)勢,而且雄中寓秀、剛中有柔?;◢弾r山體的節(jié)理比較疏朗,加之垂直節(jié)理不太發(fā)育.因而衡山花崗巖的風化多呈水平的層狀剝蝕.形成渾圓的峰巒并v蓋著較厚的風化層。峰巒的輪廓線條柔和、體態(tài)豐滿,圓潤的石景層層疊起宛若堆云仁。這里地處亞熱帶之南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上土層較厚,有利于植物生長。衡山植被N蓋率之高以及植物種屬之多,均冠于五岳,而且季相特征明顯,一年四季各臻其畫意之妙.山上比較完好地保存著大片的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的原始林,有許多珍貴的樹種,如湘鍛、杜英、猴喜歡、甜褚、香框等,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古樹名木如“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山上終年煙云繚繞.溪澗潭泉遍布,又賦予南岳以仙山的靈氣。僅泉眼就有二十四處,飛泉流溪,為衡山平添了山間水景之意趣。如像紫蓋峰下的“水簾洞”,上覆谷地,下臨絕壁。谷地上的山泉從谷口奔流直下,形成瀑布,瀑布灌注石池,池滿水溢又傾瀉而下成為水簾。簾因亂石所阻,分成兩段,伏流石隙中,跳玉噴珠、雪濺雷鳴。水簾洞之奇是“南岳四絕”之一,明人張居正有詩贊曰:
誤疑流海翻瓊浪,莫擬銀河倒碧流;
自是香妃深隱處.水晶簾掛五云頭。
歷代文人名流,如唐代的杜甫、韓愈、柳宗元,宋代的黃庭堅、趙撲、胡安國、朱熹,明代的湛若水、張居正,清代的王夫之、魏源、譚嗣同等人均先后登臨.留下許多摩崖題刻和詩文名篇傳世。因此,衡山也是湖南的石刻最多的地方。
南岳廟在衡山的南麓、南岳鎮(zhèn)之北.始建干唐初,后經(jīng)歷代重修、改建.其規(guī)模僅次于篙山的中岳廟。殿宇布局按前朝后寢的宮廷規(guī)制,分為中、東、西三路,前后共九進院落,周圍筑城墻,四角有角樓。中路的第一進為權(quán)星門.第二進為奎星閣.第三進為正門,第四進為御碑亭,第五進為嘉應門,第六進為御書樓,第七進為正殿,殿內(nèi)供奉南岳真君,第八進為寢官.東路有道觀八所,西路有佛寺八所,構(gòu)成寺觀合一的別致的格局。
隋唐以前,衡山已有道教的頻繁活動.唐宋時成為道教名山,也是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三洞,以及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福地之所在地。山上建道觀近四十處,如今保存下來的有黃庭觀、祝融殿、祖師殿和南岳廟等幾處。祝融殿在最高峰祝融峰之絕頂,兩進的殿宇建在一塊巨大巖石上面。墻體為花崗石砌筑,屋頂用加錫鑄成的鐵瓦以防高山絕頂?shù)拇箫L,正殿供奉火神祝融。附近有望日臺和望月臺。經(jīng)南天「1有連接南岳廟的主要香道通往山下。登上祝融峰,俯瞰南岳諸峰盡在眼底.東望湘江,南及五嶺.西視雪峰,景界極其開闊。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句描寫其高峻之狀貌:
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
螺簇山低青靄靄,線拖水遠綠迢迢。
所謂“線拖水遠”即指山下的湘江而言。如果夭氣晴朗,在南天門可看到湘江九曲之水.五向五背,宛若五條巨龍面朝南岳,這就是著名的“五龍朝岳”之景。黃庭觀在天柱峰下的一個小山頭上,下臨深澗,境幽而險,相傳東晉著名女道士魏夫人及其侍女麻姑在這里修道并飛升成仙,魏夫人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道士,黃庭觀亦因此而在道教界獲得很高的知名度。
唐宋以來,衡山佛教勢力大盛而成為佛教名山。山上先后建成佛寺十余所,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為五大叢林:福嚴寺、祝圣寺、上封寺、南臺寺、大善寺。南岳的佛教活動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影響及于海外。
福嚴寺位于擲缽峰之東麓,始建于南北朝,天臺宗第二祖慧思開辟為道場。以后又成為禪宗七祖懷讓的道場,懷讓在此宏揚頓悟法門的學說,故有“天下法院”之稱。日本高僧玄光,曾在南岳受《法華經(jīng)》于慧思,之后“歸國演教.是為海東諸國傳教之始”。福嚴寺前后五進院落,附近有千年古銀杏樹和虎跑泉,環(huán)境幽靜,景色秀麗,唐人有詩形容其為:
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石路險盤嵐靄滑,僧窗高倚汰寥明。
凌空殿閣由天設(shè),遍地松杉是自生。
更有上方難上處.紫苔紅醉遠崢嶸。
南宗禪在南岳衡山的懷讓一系,經(jīng)道一禪師而形成偽仰宗和臨濟宗。青原一系則從南岳的石頭希遷禪師開始.又形成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南宗禪的這兩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稱之為“一花五葉”。五葉皆源出于南岳,門徒遍及全國各地。作為七祖懷讓道場的福嚴寺也因此而獲得了“五葉流芳”的美譽,在佛教界有很高的聲望。
唐代文人李泌。德宗時官居宰相,封鄴侯,曾隱居衡山,死后其子李繁建南岳書院紀念他。南宋時遷至集賢峰下,改名鄴侯書院,清乾隆年間又加以擴建。此外.還有宋代以來建置的清獻書院、文定書院、集賢書P。這些書院藏書豐富,許多知名學者都先后在此講學授徒。所以說,衡山不僅是佛、道的名山,同時也是南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