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宗教圣地】南岳大廟一奇:皇宮建筑 江南一絕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2013-12-03 15:11:56
—分享—

  南岳大廟是我國南方現(xiàn)存最大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于一體的古建筑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佛道共存的典范、皇宮建筑的縮影、進香朝拜的殿堂。

 

  南岳大廟一奇:皇宮建筑,江南一絕。

  南岳大廟原占地面積120000平方米,現(xiàn)有面積98500平方米,中軸線主體建筑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從前至后,依次為欞星門、奎星閣、正南門、御碑亭、嘉應(yīng)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北后門,層次分明,疏密有致,其規(guī)制極似北京故宮,故有江南小故宮的美稱。其中第四進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為重修南岳廟而立的一個巨大的龜馱石碑,碑文系康熙親筆。兩翼東有八觀,西列八寺,佛道共存一廟、共奉一神的格局,是南岳大廟有別于其它四座岳廟的重要特色。寺宮之間,兩相對稱,石徑通連,掩映錯落,即自成體系,各有特色,又門通徑連,互為表里。于自由之中見謹嚴,構(gòu)架之間別主從。院落大小不一,古木參天,花草綴地,綠葉搖翠,飛鳥鳴軒,整個建筑既完整,又崇麗、軒敞深邃,落落大方,是宮殿建筑與園林建筑高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群體,特別是第七進圣帝殿后墻上的泥塑、木雕、石刻,被稱為江南建筑三絕,展現(xiàn)了南岳神奇的民間工藝技法。

  據(jù)《南岳志》記載, 岳廟在秦漢時就已存在。到隋朝,從山頂遷至山下,唐初建司天霍王廟,唐開元十三年(725),在廟內(nèi)建有南岳真君祠。到了宋代,封岳神為“司天昭圣帝”。既封圣帝,住所當(dāng)然要像皇宮一樣。于是不斷將廟宇按帝王規(guī)格修復(fù)擴建。自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國,經(jīng)多次大火,多次重修擴建,才形成現(xiàn)在這樣宮殿式古建筑群。特別是1995年至2003年,南岳區(qū)人民政府按宋代規(guī)模對大廟全面修復(fù),耗資八千多萬元,總占地12萬多平方米,三十九棟獨立的建筑物,總面積45126平方米,以空前的雄姿新貌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中軸線主體建筑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其中正殿,也稱圣帝殿,采取帝居的“九五”之制,開間為九,進深為五。正殿高31.11米,高于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圣殿和其他四岳中所有的正殿。內(nèi)由72根花崗石圓柱頂立其間,寓意南岳72峰。殿內(nèi)供奉6.3米高的南岳圣帝塑像,金身冠冕,垂紳正笏,神態(tài)威嚴,顯示皇權(quán)神圣不可侵犯。

來源:《走進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wǎng)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