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正視“個稅改革13萬條意見”背后的民意訴求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彭俊 2018-08-01 07:54:38
—分享—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認為,公眾對個稅改革期盼已久,13萬條意見也正是為此而來。盡管其中有一些可能不盡科學合理可行,但這些意見整體上卻一定程度反映了真實的民意訴求,承載著民眾厚望。

  雖然《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已經結束,但公眾的熱議還在持續(xù)。中國人大網的信息顯示,該草案征集意見超過13萬條,關注度遠高于同期征求意見的任何法律草案。(7月30日《北京日報》)

  一個月即收到意見超過13萬條,社會公眾對個稅改革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之高,可見一斑。個稅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從來都是熱點話題。更重要的是,此次個稅修改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突破。比如將此前分類課征的工薪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征稅,綜合與分類征收將邁出實質步伐;在提高免征額的同時,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xù)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增加了反避稅條款,防止個人運用各種手段逃避個稅……

  這些修訂,不僅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將個人所得稅改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也體現(xiàn)了個稅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公平,其影響前所未有。由此看來,民眾高度關注、積極參與,就很正常了。

  雖然這些征集來的意見的內容目前還未公布,但從現(xiàn)有的情況看,有些意見比較集中。比如,月度免征額5000元是否仍然偏低?專項附加扣除會不會使個稅變相為“單身稅”?贍養(yǎng)老人、哺育幼兒的費用可否比照扣除?是否可按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

  這些既是民眾的關注點,也是草案存在爭議或不夠明晰的地方。比如,個稅免征額提高到5000元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不是6000元或8000元?而且,在這次征集意見中,不少網民提出,各地免征額應該不同,因為各地物價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差異較大。這一意見是否可行?又比如,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對不同收入人群的影響有多大?有專家認為,專項扣除項目導致征納成本很高且漏洞很多,還不如簡化稅制,將照顧特定群體的目標通過財政補貼等政策來實現(xiàn)。

  此外,還有一些改革事項雖然在列,但目前尚無更多細節(jié)透露。這都是公眾關注的方面,也會在意見中得到反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公眾對個稅改革期盼已久,13萬條意見也正是為此而來。盡管其中有一些可能不盡科學合理可行,但這些意見整體上卻一定程度反映了真實的民意訴求,承載著民眾厚望。期待這些意見能夠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踐行民主立法、開門立法,集思廣益,在定案時盡可能考慮得更為周全一些,進而讓法律修正及個稅改革在社會上取得最大“公約數”,讓更多人感受到法律釋放出的民生關懷,共享改革紅利。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彭俊

閱讀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