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畫像
有關(guān)祝融的來歷,大致有三說,一說是“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白虎通·號》就以伏羲、神農(nóng)、祝融為三皇。一說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第十一代子孫,明于火政。流傳更廣、記錄更為翔實的說法是祝融是黃帝的六相之一,是掌管南方事務(wù)的火正官。他小時候名叫“黎”,是一個氏族首領(lǐng)的兒子,生成一副紅臉膛(《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長得威武魁偉,聰明伶俐,不過生性火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那時候燧人氏發(fā)明鉆木取火,但還不大會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別喜歡跟火親近,并發(fā)明了石頭取火的方法,因取火有功,黃帝非常器重他,說:“黎呀,我來給你取個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遠(yuǎn),融就是光明,愿你永遠(yuǎn)給人間帶來光明。”以后祝融跟隨黃帝南征并以火攻打敗蚩尤。又因祝融熟悉南方事務(wù),黃帝就委任他為火正官,鎮(zhèn)守南方。
據(jù)《軒轅黃帝傳》記載,黃帝做了整個華夏民族的首領(lǐng)后,開始了南巡,他是第一個到南岳衡山的古代帝王,“在位百年,始劃野九州,奠五岳、四瀆、四鎮(zhèn),得蒼龍,辨乎東方;得祝融,辨乎南方……”于是,黃帝派遣祝融作為中央代表治理南方。
黃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務(wù)。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經(jīng)常巡視各處的百姓。他看到這里的百姓經(jīng)常吃生東西,就告訴他們?nèi)』?,教他們把東西燒熟再吃。他看到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索,就告訴他們使用火照明。他看到這里瘴氣重、蚊蟲多,甚至經(jīng)常鬧鬼,就告訴他們點火熏煙,驅(qū)趕蚊蟲和瘴氣,點燃竹筒驅(qū)鬼(這就是最早鞭炮的雛形,所以祝融又被稱作鞭炮祖師)。百姓們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結(jié)隊地來朝拜他。大家說:“祝融啊,我們?nèi)硕∨d旺了,五谷豐登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們就叫你赤帝吧!”從此,祝融就被大家尊為赤帝了。
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歲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個山峰上,并把這個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過的最高峰,叫祝融峰。在祝融峰頂上,百姓們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遠(yuǎn)紀(jì)念著他的功德。自宋代封南岳之神為司天昭圣帝后,人們又將此封號加到祝融頭上,視他為南岳圣帝,一直供奉至今。自祝融在南岳衡山始播文明之后,祝融氏成為百家姓的共同祖先,湖廣地區(qū)共同的生命源頭,至今祝融氏支姓達(dá)431姓,比較昌盛的有錢、蘇、羅、彭、朱、荊、楚、屈、苗、董等十余姓。盡管有關(guān)祝融的說法有很多種,但“祝融氏”是姓,“祝融”是官職,是中華民族的先祖之一,是無庸置疑的。特別是他被歷朝歷代帝王加封后,成了護(hù)國安邦的大天尊,演繹了無數(shù)的千古傳奇。祝融不僅征服了蚩尤的小女兒杜鵑,還與之結(jié)為連理。宋真宗時,杜鵑被封為景明皇后。為了讓佛教在南方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已成為赤帝和岳神的祝融,故意輸棋給高僧慧思,讓其在衡山駐錫弘法,并托生茹常(朱元璋兵部尚書),扶朱稱帝。茹常白天在朝為官,晚上宿在衡山,幾千里之遙僅靠一根竹子作交通工具,來往京城與南岳之間只需半個時辰。從古到今有關(guān)祝融火神懲惡揚善、有求必應(yīng)的傳奇,不絕于耳,常聞于民。正因如此,現(xiàn)在湖南的茶陵,邵陽、懷化、安徽的潛山、江西的萍鄉(xiāng)、武漢的東湖等地都建有南岳廟,供奉祝融火神,祈求家庭平安、社會和諧、國家富強(qiáng)。
延伸閱讀:
作者:rednet
編輯:彭俊